当前位置:首页>>报考指南

高校弃考率高达12%!考研“气氛组”你们别装了!

考研注定是一场长途赛跑,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。掌握系统的适合自己的备考学习方法,才能做到事半功倍。因为每个人的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,不能人云亦云随大流。另外,一定要时刻关注各大院校发布的招考信息等内容。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。再就是增强自身的执行力,有一个科学的复习计划,不能够很好的坚持下来也是不行的。下

admin
考研注定是一场长途赛跑,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。掌握系统的适合自己的备考学习方法,才能做到事半功倍。因为每个人的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,不能人云亦云随大流。另外,一定要时刻关注各大院校发布的招考信息等内容。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。再就是增强自身的执行力,有一个科学的复习计划,不能够很好的坚持下来也是不行的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考研的相关资讯内容,感兴趣的抓紧时间看一下吧;

原标题:高校弃考率高达12%!考研“气氛组”你们别装了!

有个考研党才懂的笑话

是这样的:你以为考研人非常多吗?

暑假热退一批

开学放弃一批

冬天冻走一批

考场吓退一批,就没了

跟你同一考场的人非常多

都是一个school一个专业的

每年一个考场30人

第一场总会有两三个不来

也总会有两三个是来试水的

到了最后一场

直接一半人消失了……

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一组数据

不少考研党们都感到十分震惊!

20年考研弃考率高达12%

有的高校或者地区甚至更多

先来看省份

广东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,应考人数约14万人,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.4万人,弃考率达到约11%。

辽宁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应考人数为109539人,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,缺考人数为12174人,弃考率约11%。

再来看高校

北京大学法学院2019年报考人数约摸儿4241人,弃考人数共计约1019人,弃考比例约24%;

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网报14083人,实际参加考试12649人,弃考1434人,弃考率超过10%;

深圳大学2019年网报确认16019人,实考14083人,弃考人数近2千人,弃考率达到12%。

20考研弃考率约摸儿10%,也就是说,341万人报考,insist到最后走出考场的只有300万左右。

success从来都是不是偶然的,肯定是要经太长期的积淀进修,现在我们来看下我们研究生的一些数据调查,希望能帮助到正在预备考试的小可爱们。

1.从本科院校来看,报考的考生中,83%左右的考生本科院校为非“双一流”,只有不到两成的考生来自于“双一流”高校。在考生群体中,以非“双一流”考生居多。

2.从报考的专业方向来看,绝大多数考生报考的专业方向与本科所学专业相同或相似。其中,近六成choose了报考本专业,近两成考生choose了相似专业。

3.从考研choose专业的因素来看,专业的未来开展前景是大部分考生都会思考的因素;其次思考较多的是对该专业感兴趣程度;第三则是该专业考取的难易程度。

4.从考研备考的温习时间来看,45%左右的考生备考时间在6至12月之间,约37%的考生备考时间在6个月以内,也有18%左右的考生备考时间超过了一年。

5.从调查结果得知,假如这次考研失败,29%左右的考生会choose脱产考研,42%左右的考生会思考边工作边考研,也有29%的考生choose全职工作。

为甚么

这么多人考研弃考了?

跟风考研,没有目的感

毕业之后又何去何从呢?考研?考公?出国?还是工作?对那些没有明确计划的小同伴来说,跟风考研就是他们的第一个choose 。

没有明确目标的小同伴,报着考一考试一试的心态,通过一轮又一轮的温习,感觉自我与同学的差距很大,自信心的打击很大再也没法静下心来温习了,只得choose弃考。

有更好的时机和工作

关于非常多人来说,考研只是一个保底的choose。

一年的备考期间,会发生非常多事,非常多人在预备考研的同时,也会预备找工作或者考公。在备考期间找到了自我满意的工作或是考公success上岸,一旦拿到了offer,就会放弃考研。

会走上考场,但心里已放弃考研

由于对自我的考研成绩已经不抱期望,所以也开始有些懈怠。打算去考场打酱油了,我觉得自我考不上,一般抱着这种心态的考生,考研失败就像是注定写好了的结局。

这也是为甚么真正能考上的人,看他的备考经历就能看出来,那些意志力不坚定,缺乏恒心的人,不是弃考,就是陪跑。

所以大家想想,只要你完整地参加了考试,就已经打败了多少人?

此时正值暑期,这个考研黄金备考期大家必定要insist下来!状态欠佳时及时调整,你们都是最棒的哇!

涉及院校相干信息以该院校实际情况为主

内容来源于网络,侵权必删

关于考研的相关资讯内容,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到这里了。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。另外,想要了解一些考研其他的资讯内容,可以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。(免责申明: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仅供交流分享用,不用于商业用图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)